从教谕厅出来,林迎便再次返回了射圃,几位同学秀才见他回来,纷纷围过来,询问教谕喊他过去所为何事,林迎自无隐瞒,便如实相告。
众生员听后感慨万千,都说宋教谕春风化雨、诲人不倦,当真是为人师表。几个情绪激动的还想赋诗一首,以表崇敬之意,然而还没等他们琢磨出肚中的墨水,负责御射一科的周教员就走了过来,他让生员们再围绕校场跑上三圈,就可下课了。
校场一周大概三百来米,秀才们一个个听到还要再跑三圈后,不由面色一白,齐齐地哀嚎了起来。
但周教员可不会让他们如意,手里的马鞭一抽,凌空发出一声爆响。
那啪的一声,清脆至极。
这要是抽到身上。
不说辱没了斯文,那皮肉也是会感到疼痛的啊。
没有办法,生员们只好拖着羸弱的身躯,互相结伴着围绕着校场跑了起来。
就这样,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,林迎也开始过上了房舍、会馔堂、课堂三点一线的生活。偶尔倒也会去尊经阁借阅几本书,但大多数时间还是留在房舍中潜心研究。
学宫里的课程安排是较为轻松的,一般都是下午安排授课,上午则由学子自由安排,通常学院会推荐学子晨习明经史什么的,以防荒废学业。
此外,除新科秀才因课业未完成,需固定要来学校点卯外,老秀才甚至都不需要来校。当然如果遇到学宫教谕、训导或者外地游学而来的大儒受邀来校开授“思辨”之课,那么学子们也都会准时参加的,课上可提问“四书五经”等儒家经典的问题,对开拓眼界,大有裨益。
眨眼,一个多月便过去。
其间林迎回了几趟家,顺道也将学院下发的廪膳生食米领了回家。
太祖初定学院制度,按府四十、州三十、县二十设置廪膳生,之后虽有变动,又增加了增生和附生,但廪生的员额却几乎固定。
按照朝廷规定,廪生一个月可领食米六斗,富裕之地更多,有些地方光是食米就达到一石(十斗,约130斤),还不算各种肉类、瓜果蔬菜等补助。
青川县是农业大县,但因辖地多山,交通不便,故经济状态只能算中等水平。
本地廪生的待遇,自然也只是稍比朝廷政策好一些罢了。食米依旧是六斗,但其它各种杂七杂八的补助与饩银倒是稍微多一些,与食米一起折算在内,大概十二两,也就是每月一两银子。
当然,为了图方便,较多地方都是直接发银子,由学子自己去采办所需的物品。但也有部分学田自产的诸如粮食、肉类、瓜果等,则会派发给廪生,乃至普通秀才,这些就作为学宫生员的平日福利了。
这次林迎一共领到了半两银子,外加五十几斤粮食。新
此外还有一些灯油、笔墨、肉食、水果、干果、油盐等小物件,林林总总,也是要雇辆小车才能带回去的了。
因为东西多,所以这次回去,自然是风光无限。
村里人看到林迎推着一辆小车,很快得知这是朝廷给他发的“俸银”。一时间羡慕不已,回去便大肆宣扬村西头秀才公领到了朝廷的“俸禄”,那是戏文里才有的呀,赶紧教育家中子女,要他们好好读书,将来也可以领到官府发的补助!
瞧瞧那小车堆的,东西又多又好,据说每个月都有,简直羡慕死村里的庄稼汉了。
结果林迎回到家还没一刻钟,关于他的传闻就在村里头蔓延开了。
林父自然开怀大笑,只觉得日子越发好过。
如今全家老小,不仅吃喝问题不再发愁,尊严的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。
现在林父再出去,哪个不敬他是秀才相公之父?这简直比买肉能便宜两三文还要让他开心。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